意大利之恋  
文章检索  
分类:
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意大利之恋 >> 正文
张世华教授讲座
发布人:louise    发布时间:2010-03-16    点击

“两个文明古国的千年对话”

——记法语系举办上海外国语

大学张世华教授讲座

2009年11月18日、19日晚7点,张世华教授的关于中意文化交流的“两个文明古国的千年对话”与“翻译史与翻译技巧”两个主题讲座在川外宏文楼3-1教室举行。

张世华教授现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任教,曾于1997年被国家教育部聘为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2003年6月荣获由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签署颁发的“意大利共和国二级骑士勋章”。长期从事意大利语教学科研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意大利文学史》、《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意大利文学史》,编纂《汉—意简明词典》,翻译意大利世界文学名著《约婚夫妇》。

尽管这几天重庆的天气阴沉,天空不停地飘着小雨,但是同学们仍然早早的来到了讲座现场,等候张教授的来临。

18日晚7点整,讲座准时举行。法语系意大利语专业老师杨琳博士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了张世华教授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成果。接着,在张教授与同学们亲切幽默的互动中第一个主题讲座——“两个文明古国的千年对话”开始了。

张世华教授首先为大家大致介绍了意大利的地理概况与人文经济,从意大利语的起源拉丁语,到意大利人的浪漫奔放,再到享誉世界的意大利美食、时尚等。接着便进入了正题——“古罗马的辉煌”。张教书为我们讲述到,早在秦汉和古罗马时期,中意两国之间就有了第一次文明对话。那时中国的丝绸经过中东远销海外,使得中意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存在。其间在元朝,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历时4年来到中国,生活了17年之久,并带着东方的财富满载而归,晚年在狱中由人编写了他在中国的生活——《世界奇闻录》,也就是后来的《马可波罗游记》。然而两国真正的交流始于明朝时期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时至今日,中意交流正日趋频繁,明年还被定为l'anno cinese-italiano“中意文化交流年”。

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学生积极踊跃地提问,张世华教授耐心地一一作了解答。

由于前晚张教授精彩绝伦的演讲,19日晚同学们便早早来到现场激动的等待着张教授的翻译讲座。而张教授也提前了半个小时来到现场,还和同学们愉快地聊起了天。

第二天的讲座围绕“意大利语翻译历史与翻译技巧”的主题进行。张教授首先针对本次主题的“翻译”一词对“译学”做了解读,希望以此启发大家在深度与广度上对翻译加以反思。接着,他针对阿拉伯翻译史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语言的基础,以及中国现代翻译界情况,对翻译的历史作了详细论述。张教授认为,翻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自人类各个族群间有交流起。而中国翻译的高潮始于汉朝,腾飞在唐朝,近代第一个将意大利语直接翻译成汉语的是梁启超先生,第一个提出翻译理论的是严复。张教授引用了翻译家严复先生经久不衰的翻译理论“信、达、雅”,以及傅雷先生“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的翻译理论。信和达是基础,雅是由量到质的变化。这也是所有翻译人应当遵循的原则。张教授还提到,翻译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模式化的条条款款,要想翻译出一篇优秀的文章,除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多看原文、多练习、多感受、多琢磨。同时,译者自身的汉学水平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自身有着丰富的国学内涵,才能有最大可能的将中意两国文化结合,翻译出优美经典的文章来。对此,张教授特地为同学们指出,提高母语水平乃是当务之急,他鼓励同学们多积累、多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翻译水平,翻译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临末,张世华教授点评了大二、大三同学们交给他的一些译文。对于译文中的错误,他都一一指出,并加以幽默的评述和指导。张教授风趣生动的讲解洋溢着真诚和热切,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为在场各位同学在翻译方面拓展了新的思路,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张世华教授表达了一代老翻译家对年轻人的殷殷希望,完满地结束了为期两天的川外讲座之行。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bet365体育官网网址 ? 2008 川外首页 | 联系我们 | 管理入口